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史阁学吕公免回易钱记 北宋 · 王安国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七
良法易创也,法弊矣而革之,非见善明、用心刚不能。
《易》曰:「革而当,其悔乃亡」。
大司徒免回易钱,其革而当者欤!
事初而善辞曰「整军经武也」,奉行者果能不尽利,不营私,焉得弊?
其弊也人实弊之。
然利者义之反,罔利辈视义何等物,百计笼取,一孔不遗,利尽害生,滋纷纷矣。
折配溪峒货物而蛮猺怒,勒价刻直而市苦,闭行旅之往来,遏贸民之贩鬻。
道之悖,往往为大司开怨府,为藩帅蹙元气,为边徼偾事端。
其自为谋,则挟公翼私,而专恣妄作也。
弊至此,不革,将悔。
久哉!
圣人戒言利也,曰多怨,曰乱之始,曰不夺不餍,国何利焉。
南轩张宣公辨义利,析秋毫。
帅广时痛邕、宜、融被极边,号凋郡,申闻于朝廷,乞假缗钱付各郡,自为回易收息赡军。
公之加意三郡厚矣,未若泯此名之为善也。
安国承乏守郡事临民,言及斯弊,蹙相告,冀回生意于憔悴。
适经史阁学吕公奉天子命来惠南国,所行皆快活条贯,一申免请,如响斯答,尝瓣香东向为宜民写真,感懿哉。
报翰之言:「回易之害,某未入境已知之,公牍之来,适契下怀,一笔勾去,亦牧民者之职分」。
见义勇为如是哉!
公之学以道称,择术精矣,生财有大道。
大人之学也,公以大学为学,絜矩为道,所以内外本末、聚财散财、悖入悖出,固洞然于胸中矣。
大而固,天下必能因人心之所同,推以度物,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,上下四旁均齐方正,而天下平矣,何弊之不革哉!
公于此时心与理契,机动矢决,知回易之害,于入境之先,肆一笔之勾于公牍。
既来之后,见善何其明,用心何其刚。
公之志主于根本,专于牧养,有不便辄弛以利民。
昔者吕许国公奏免河北等田镈,王魏公谓其识大体,许之秉钧轴。
其子申国正献公为保固人心计,极论三司商财利之不可行。
二公器识如此,当时皆位至台鼎,宏规懿范,至今日休,用此道也。
愚于此益信道山之道得其传。
公名师夔,字虞卿号道山,元勋节相武忠公英嗣也。
先世河南,来居寿春
前有许、申二国公父子矣,将相一门,流传一道,忠孝固有自云。
按:《粤西文载》卷三六,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咏鹰(越归南唐,初投鄂帅张宣,久不见知,以鹰诗诮之。) 五代 · 高越
七言绝句 押微韵
雪爪星眸世所稀,摩天专待振毛衣。
虞人莫谩张罗网,未肯平原浅草飞(一作晴空不碍摩天翮,未肯平原浅草飞)
杨伯昌浩斋集序 南宋 · 魏了翁
 出处:全宋文卷七○八二、《鹤山先生大全文集》卷五五
主上初政,诏近臣举贤能才识之士。
予时待罪柱下史,答扬明命,凡得五人焉,曰杨伯昌子谟、陈师伏宓、徐崇甫侨、李敬子燔、刘平国宰,皆经德守道、行为世师、权臣摈而不得伸者。
寻皆召用,五人坚卧不起,然而人谓是举也,极一时之选。
于是杨公隐居几十年矣,讲学党庠,刑善表俗。
予继以言事迁靖,尚冀高庙神灵相予西还,傥得从公游也。
其孤仁举不远数千里,忽以𡪣铭为请,予惊悼累日。
后数年,起家守泸,仁举又裒公论著,请言以叙篇端。
予尝观衡山胡子所以告张宣公者,谓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,至明也,非格物者不能,知之未尝复行,至勇也,非居仁者不能。
张子得之,服行以终身。
杨公虽不及登张子之门,而师友渊源实自之,故知行互发之论常常讽道,出处进退,卓然不移,视世之富贵利达一无足以动其心者。
呜呼公乎,其庶几明且勇乎!
学者称之曰浩斋先生而不名,今其文集曰《浩退藁》,凡四十卷。
张宣公(栻)书简帖赞 南宋 · 岳珂
 押词韵第一部
紫岩之传,原委一忠。
溯而伊濂,根本一中。
事君致身,其用则同。
自我淑人,派于五峰。
力久积真,至公而充。
淳熙之间,天下为公。
守道彬彬,洙泗之风。
公于是时,不下禹功。
据德游艺,言立志通。
故其遗书,笔意俱工。
我得而藏,敢忘所宗。
渊渊其心,皓皓其容。
学冠穹壤,名侪岱嵩。
万世仰之,曰人中龙(以上同上书卷二六《宋名人真迹》)
访张宣公书院 南宋 · 赵汝谠
 押词韵第三部
神龙翔庆霄,威凤乘阳晖。
德隆昌运合,教薄英才衰。
圣武起王功,哲儒植邦基。
温纯州殿讲,深切玉璪规。
贤轨宁遽倾,休风倏潜移。
巧缘一州将,辍此万乘师。
退抱康世模济川舍其维。
收士云麓深,会友雪岳奇。
闵曾行独显,吕葛策未施。
绝响旷孰嗣,素编烟今垂。
永眷游习地,载瞻燕居仪。
驾言往城南,翻动湘中思。
景迫昧见道,登堂惘如遗。
方池秋泉清,脩径晨露滋。
荷老莫采折,草荒欲芟治。
徘徊重抚事,咏叹空复辞(同上书册五页三六○八)
佛斋辨 北宋 · 谢逸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七五、《溪堂集》卷八
庖人张宣与浮屠道倚、慕寂募民钱为佛斋,期年而获民钱万缗。
一日过余,语其故,余谓曰:「汝庖人也,操刀匕从事于鼎镬之间,取其资以养亲畜妻子足矣,以何道而获民钱如是之多哉?
得非借资于浮屠,以死生祸福之说蛊惑愚民,而邀取其利乎?
万缗,中人十家之产也,而以为一饭之费,何益哉?
汝能以其资转而为有益之用,斯善矣。
余试为汝画之:今国家北与契丹讲和,馈赂之费岁至数万;
西有灵夏之师,持戟之士仰哺于县者日费不赀。
汝能以其资输之大府,以助国家之经费,可乎?
汝饥而食,寒而衣,所以禦饥寒之具者,取之农民也。
比年水旱为沴,吴楚之墟,稂莠其稼,荆棘其,农民操瓢囊乞食于道路者,肩相摩足相蹑也。
汝能以其资易而赈给之,可乎?
兹二者当今所尤急,汝幸然吾言,庶几有益于用而不负于其求也」。
艴然不悦,曰:「宣之所以求其资甚力且勤也,然行之而卒不悔者,将欲饭僧而求福利耳。
国家之经费、农民之流亡,何预吾事哉」?
余既闻之,因深思而叹曰:嗟乎!
者,天下之愚民也。
饭僧求福利,异端之说也;
赒国用赈穷民,先王之教也。
一陷于异端之说,虽勤苦而不悔,闻先王之教则怒形于色。
呜呼!
异端之说入人也深矣,欲其闻吾言而化也难矣。
在位者闻之乎,抑不闻之乎?
抑亦乐其说,助其资,鼓愚民而从之乎?
安得健决之吏,不顾一世之毁誉,歛其资而为有益之用乎?
杖宣于庭,其首令之于市,以解民之惑乎?
呜呼,健决之吏世果无之乎,果有之而未发乎?
余悲之,故记其说为《佛斋辨》,庶几有待而未发者,闻余言而动心焉。